时间: 2021-06-30
浏览量: 588
PPP项目,又称PPP模式,全称是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其性质是: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一种项目运作模式,即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
1、PPP模式特性
PPP模式重视实现合作,并且其参与主体相对以往的投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PPP模式合作过程中,政府与私人部门组成特殊目的机构(SPV),即项目公司,针对特定项目与政府签订特许经营合同,并由项目公司负责项目设计、投融资、建设和运营,特许经营期满后,将项目无偿交给政府或政府指定的机构。因PPP模式可以根据政府和企业双方的共同需求而设定,特点如下。
(1)伙伴关系。项目目标-致,伙伴之间相互为对方考虑问题,实现合作共赢,通过公司章程约定伙伴间的责权利,通过特许经营合同约定双方与政府的权责。
(2)利益共享。控制项目的超额利润,一部分PPP项目带有公益性质,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主要参与者取得相对平和、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
(3)风险分担。PPP 项目合理分担风险的原则,政府尽可能承担自己有优势方面的伴生风险;让投资人承担的风险尽可能小,让善于应对某- -风险的合作方承担该项风险,项目成本就能最小化。
2、PPP模式项目风险分析
PPP项目投资方的风险是指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对投资方带来损失的不确定因素。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进行风险识别,PPP项目的风险贯穿于PPP项目的从设计、融资、建造、运营、维护至移交的所有生命周期,广泛存在于项目识别、项目准备、项目采购、项目执行、项目移交的完整周期和过程之中。PPP 模式投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风险。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政府政策的变化而影响项目的盈利能力,导致亏损甚至无法持续运营,被称为政策风险。政府部门的强势地位容易导致项目运作过程中决策的随意变更,其短期行为可能会导致政策的不连续,如地方政府换届后履行合同的意愿不足等,会在项目实施的不同阶段给投资方带来困扰。
(2)信用风险。政府不履行或延迟履行合同约定的责任和义务而给项目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危害。信用风险指PPP模式中政府与社会资本双方履约的意愿与能力及其信用保证结构的效用。因为PPP模式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伙伴关系”,信用风险是所有风险中最首要的。
(3)利率风险。在项目融资过程中因项目融资利率变化导致项目成本支出增加而影响预期收益的风险。投资方如果将浮动利率作为融资依据,利率一旦上升,项目成本就跟着上升。如果以固定利率来融资,一旦利率下降,就会提高机会成本。
(4)流动性风险。项目融资时对于引入产业基金的长期限项目,由于产业基金所慕集资金期限和项目资金回收期限存在差异,可能会存在运营期产业基金股东出现阶段性流动性困难的风险。
(5)运营风险。在项目实际运营过程中,运营成本与可研预期成本发生变化,政府补贴额不足以弥补,导致项目收益受损而造成较大的营运风险。
(6)市场风险。在项目运营后的收益不能满足收回投资或达到预定的收益。其中针对完全使用者付费项目,由于使用价格和使用者数量与预测不符,导致项目收益受损的市场风险。
评论列表